李新创:新时代钢铁工业要着力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 -凯时app官网首页

李新创:新时代钢铁工业要着力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
发布时间:2019-01-06 作者:巨能特钢

穿越时光回到40年前的中国钢铁工业:1978年生产粗钢3178万吨,生产钢材2208万吨(扣除重复材),钢材净进口为831万吨,钢材自给率为72.7%,产钢效率为13.85吨/(人·年),连铸比为3.5%,吨钢综合能耗为2.52吨标准煤,高炉利用系数为1.43吨/(立方米·天),这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。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,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,中国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,不仅常规产品极具竞争力,而且中高端钢铁产品也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,钢铁工业已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之一,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全球影响力,钢铁强国之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。

640.jpg

五大规律 成就钢铁40年大发展

就总量规模而言,中国已连续22年保持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地位,2018年产钢量将超过9亿吨,约为40年前的29倍。

就发展质量而言,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,品种质量、装备水平、节能环保、技术创新、企业管理等取得全面巨大进步,产钢效率提高了43倍,钢铁工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,竞争力明显增强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钢铁行业不断适应新常态,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,产业调整升级取得了本质性的进展,为世界钢铁工业化解过剩、实现脱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、做出了突出贡献,彰显了大国责任和国际领导力,也为今后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640.1.jpg

回顾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,有几点基本规律值得深入思考:

一是加强创新驱动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包括理念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机制创新等。如连铸、转炉、热连轧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,大大加快了我国钢铁工业现代化进程;首钢承包制、邯钢经验等机制创新,在不同时期提高了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、效益。如今,中国钢铁已由追赶、跟跑进入到并跑乃至领跑阶段,创新是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。

二是深化开放合作。改革开放时期,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不断扩大开放的道路。从改革开放的代表——宝钢,树立了现代化钢铁企业的样板,到一批技术的引进、消化、再创新,以及一批合资企业的兴建,再到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钢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无数事实证明,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,产业保护、技术封锁等开倒车的理念、行为没有出路。

三是坚持自主道路。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须自信地立足于中国实际,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技术、国外模式,如不充分吃透中国市场、环境、资源、能源和政策条件,所谓先进的技术、经验也必将水土不服。比如,钢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去产能,就是我国自主探索出的一条成功的新路子。

四是实施产业政策。产业政策介于宏观经济、微观企业层面之间,是一种中观的调控手段,非常适用于钢铁产业这类规模大、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业。产业政策在引导、规范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,尽管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实践证明是总体有效的,能够较好地弥补市场失灵和无序竞争导致的低效率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未来钢铁工业仍有必要全国一盘棋实施政策引导,不能一放了之、各自为政。

五是育才选才用才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、最有能动性的因素,优秀的产品、优秀的技术、优秀的企业,归根到底是由优秀的人才所驾驭的,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,得益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培育的一大批企业家领袖、科技领军人才和技师工匠队伍。

九化”协同 着力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

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历史性论断,“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”。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,成功解决了“有没有”“够不够”的数量问题;进入新时代,社会主要矛盾产生了变化,关键要解决“好不好”的质量问题。

在高质量发展阶段,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。

从国际上看,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,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,呈稳定波动发展态势。国际钢材市场贸易保护主义蔓延,竞争将更加激烈,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,钢铁国际产能合作、国际贸易的机遇和挑战并存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,世界钢铁的产业形态、生产经营、发展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,钢铁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呈现既互相竞争又协同融合的大趋势。铁矿、焦煤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增强,特别是废钢资源的快速增长,资源价格形成的复杂性、不确定性明显加大。钢铁强国依托再工业化战略,加强科技创新和前沿领域战略布局,在中高端钢材市场抢占制高点,一些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的优势,对普通钢材市场形成分流,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加。

从国内看,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,伴随着发展方式转变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,我国单位gdp(国内生产总值)钢材消费强度明显下降,钢材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弧顶阶段,中长期总体趋于下降。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。我国钢铁产业拥有世界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、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、最多最丰富的人力资源、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、最快最及时的服务体系,仍将长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。在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过程中,提高钢材供给质量、改善钢材供给结构将是推进中国钢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。

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进行总体判断,钢铁工业未来发展将呈现质量提升、技术升级、绿色发展、布局优化、产业延伸、流程演变、兼并重组等特点。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则是深入推进“九化”协同,重塑产业价值链:一是绿色化,从全方位、制造全流程、产品全周期等角度,强化绿色低碳发展,建立有效益、可持续的现代化绿色工厂、绿色产业链和产品体系;二是有序化,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,推进钢铁企业重组,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集团;三是品质化,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,构建集质量、服务、创新和文化于一体的品牌体系;四是标准化,从国家、行业、地方、团体等4个层面协同发力,引领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;五是差异化,加强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研究,找准企业定位,明确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,同时做好产品差异化、产线差异化;六是服务化,钢铁企业应由单纯的制造增值向制造、服务协同增值转变,进而推动商业模式变革;七是智能化,促进工业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在钢铁企业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经营管理、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;八是多元化,强化钢铁与多元的战略协同、业务协同、渠道协同和管理协同,形成沿钢铁产业链纵向延伸、横向耦合或属地结合的多元化经营体系;九是国际化,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和网络体系,开展产能、工程、产业链上下游、研发、贸易等全方位合作。

回首过往,40年风雨兼程,我们获得并牢牢巩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地位;展望未来,改革开放的洪流奔涌不息,中国钢铁工业必将不忘初心、继往开来,以高质量发展开创钢铁强国新时代!

来源:中国钢铁新闻网





分享到:
网站地图